汪曾祺语录
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汪曾祺散文》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草木春秋》汪曾祺语录 第1篇它们
汪曾祺语录 第1篇
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见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岁朝清供》
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岁朝清供》
“什么事都轻描淡写,毫不装腔作势。说话自然也流露出得意,可是得意中有还有一点对于自己的嘲讽。这是一点本事。可是人最好没有这点本事。他正因为有这些本事,才种种不如别人。”《大淖记事》
茶叶多是别人送的,喝完了一筒,再开一筒,喝完了碧螺春,第二天就可以喝蟹爪水仙。——《四方食事》
下午,画马铃薯的叶子。天渐渐凉了,马铃薯陆续成熟,就开始画薯块。画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一块马铃薯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二人。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一辈古人》
一个作家要养成一种习惯,时时观察生活,并把自己的印象用清晰的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写下来也可以。不写下来,就记住(真正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印象是不易忘记的。记忆里保存了这种常用语言固定住的印象多了,写作时就会从笔端流出,不觉吃力。
绣球花可由人工着色。在瓶里加一点颜色,它便会吸到花瓣里。除了大红的之外,别的颜色看上去都极自然。
南味的以扬州酱菜为代表,商标为“三和”“四美”。北方酱菜偏咸,南则偏甜。中国好像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酱。萝卜瓜莴苣蒜苗甘露藕,乃至花生核桃杏仁,无不可酱。
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汪曾祺散文》
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人间草木》
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草木春秋》
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
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岁朝清供》
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
我则有点像董日铸,以为“浓热满三字尽茶理”。——《四方食事》
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汪曾祺:文与画》
我则有点像董日铸,以为“浓热满三字尽茶理”。《四方食事》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咸菜茨菰汤》
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翠湖心影》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人间草木》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确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曾见一些青年同志写作,写一句,想一句。我觉得这样写出来的语言往往是松的,散的,不成“个儿”,没有咬劲。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好的语言,都不是起里古怪的语言,不是鲁迅所说的「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都只是平常普通的语言,只是在平常语中注入新意,写出了「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的「未经人道语」。平常而又独到的语言,来自长期的观察思索捉摸。
北京的店铺,过去都用八个字标明其特点。有的刻在匾上,有韵用黑漆漆在店面两旁的粉墙上,都非常贴切。"尘飞白雪,品重红绫",这是点心铺。"味珍鸡蹒,香渍豚蹄",是桂香村。煤铺的门额上写着"乌金墨玉,石火光恒",很美。八面槽有一家"老娘"(接生婆的门口写的是:"轻车快马,吉祥姥姥",这是诗。《彩云聚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王二一家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经营逐渐积累起来的财富,生活上获得的改善也不过是得以尽兴听书,过年时赌个小钱。他的经历被食客张汉改头换面成了禀赋所带来的恩赐,说白了是天生的,不是人人都可得。关键的是,人们信了!尤其是两三次险些被请走的陶同事和老是犯错挨打的陈相公。他们不但羡慕王二“大小解分开”的禀赋,还试图检验自身是否也由此隐藏的天赋。听起来夸张搞笑,但也心酸,在等级分明的药房里讨生存的小人物,巴巴地指望着有一天,生活能朝好的方向发展。即使现实茫然而残酷,可挣扎仍在继续,希望之火虽小,却努力着不让它被浇灭。《受戒》
四围山色临窗秀,一夜溪声入梦清。——《岁朝清供》
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蒲桥集》
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汪曾祺谈吃》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人间草木》
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异地的食物,比如葵和薤,都吃一点。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
祖父年轻时建造的几进,是灰青色与褐色的。我自小养育于这种安定与寂寞里。报春花开放在这种背景前是好的。它不至被晒得那么多粉。固然报春花在我们那儿很少见,也许没有,不像昆明。《汪曾祺散文》
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
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
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不很饿,吃米线;倘要充腹耐饥,吃饵块或饵丝。……有一家本来是卖甜品的,忽然别出心裁,添卖牛奶饵丝和甜酒饵丝,生意颇好。……昆明甜酒味浓,甜酒饵丝香,醇,甜,糯。据本省人说:饵块以腾冲的最好。《老味道》
人世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有时一个人坐着,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会噗哧笑出声来。把这样的事记下来或说出来,便挺幽默。
我以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的抒情诗。
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是有道理的,语言是一种文化积淀。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
爱别人不如爱自己,至少自己会对自己不离不弃。别说你爱我,你的爱太沉重,我承受不起为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要死要活,你是脑残了还是不懂爱情的残忍一场英语听力下来,唯一能听懂得就是开始得那几句
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受戒》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人间草木》
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不是技术,不是商品,不是演出,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
多少次又多少次,回忆把生活划成一个圈,而我们在原地转了无数次,无法解脱。总是希望回到最初相识的地点,如果能够再一次选择的话,以为可以爱得更单纯。爱是一种感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幸福;爱是一种体会,即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我们的语言都是继承了前人,在前人语言的基础上演变脱化出来的。很难找到一种语言,是前人完全没有讲过的。那样就会成为一种很奇怪的,别人无法懂得的语言。
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油条两股拆开,切成寸半长的小段。拌好肥瘦各半的猪肉馅,馅中加盐葱花姜末。用手指将油条小段的窟窿捅捅,将肉馅塞入逐段下油锅炸至油条挺硬,肉馅已熟,捞出装盘。此菜嚼之极酥脆,闻之真可声动十里人。
语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话,而在话与话之间的关系。
我听得耳熟,他唱得悲凉。京剧伶人,身怀绝技,头顶星辰,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粉末人生,风流云散,由伶人身世,看尽世情悲欢。
有的小说,是写农村的。对话是农民的语言,叙述却是知识分子的语言,叙述和对话脱节。
往往有这样的说法: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谁也没有创造过一句全新的语言。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我们多语言都是有来历的,都是从前人的语言里继承下来,或经过脱胎翻改。语言的后面都有文化的积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越高,他的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就会更多。毛主席写给柳亚子的诗“落花时节读华章”,“落花时节”不只是落花的时节,这是从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里化用出来的。《旧人旧事》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后面是有文化的。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汪曾祺散文》
但是一个作家的风格总得走在时尚前面一点,他的风格才有可能转而成为时尚。追随时尚的作家,就会为时尚所抛弃。
古人说诗的作用: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可以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
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
下午,画马铃薯的叶子。天渐渐凉了,马铃薯陆续成熟,就开始画薯块。画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一块马铃薯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二人。《草木春秋》
每逢春秋佳日,天气晴和,他就打开画室作画。我非常喜欢站在旁边看他画:对着宣纸端详半天,先用笔杆的一头或大拇指指甲在纸上划几道,决定布局,然后画花头枝干,布叶,勾筋。画成了,再看看,收拾一遍,题字,盖章,用摁钉钉在板壁上,再反复看看。他年轻时曾画过工笔的菊花。能辨别表现很多菊花品种。因为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在中国,习惯把九月叫做菊月,所以对菊花特别有感情。后来就放笔作写意花卉了。他的画,照我看是很有功力的。可惜局处在一个小县城里,未能浪游万里,多睹大家真迹。《一辈古人》
许多东西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岁朝清供》
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们有时看一篇小说,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语言太粗糙。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
他们做的都是小本生意,赚钱不大。因为是在客边,对人很和气,凡事忍让,所以这一带平常总是安安静静的,很少有吵嘴打架的事情发生。
作者汪曾祺来源文章吧阅读载入中…
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做菜的人一般吃菜很少。我的菜端上来之后,我只是每样尝两筷,然后就坐着抽烟喝茶喝酒。从这点说起来,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老味道》
汪曾祺语录 第2篇
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人间草木》
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异地的食物,比如葵和薤,都吃一点。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
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草木春秋》
王二一家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经营逐渐积累起来的财富,生活上获得的改善也不过是得以尽兴听书,过年时赌个小钱。他的经历被食客张汉改头换面成了禀赋所带来的恩赐,说白了是天生的,不是人人都可得。关键的是,人们信了!尤其是两三次险些被请走的陶同事和老是犯错挨打的陈相公。他们不但羡慕王二“大小解分开”的禀赋,还试图检验自身是否也由此隐藏的天赋。听起来夸张搞笑,但也心酸,在等级分明的药房里讨生存的小人物,巴巴地指望着有一天,生活能朝好的方向发展。即使现实茫然而残酷,可挣扎仍在继续,希望之火虽小,却努力着不让它被浇灭。《受戒》
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美词网)
往往有这样的说法: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我则有点像董日铸,以为“浓热满三字尽茶理”。——《四方食事》
下午,画马铃薯的叶子。天渐渐凉了,马铃薯陆续成熟,就开始画薯块。画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一块马铃薯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二人。《草木春秋》
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汪曾祺散文》
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不是技术,不是商品,不是演出,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
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岁朝清供》
语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话,而在话与话之间的关系。
绣球花可由人工着色。在瓶里加一点颜色,它便会吸到花瓣里。除了大红的之外,别的颜色看上去都极自然。
一个作家要养成一种习惯,时时观察生活,并把自己的印象用清晰的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写下来也可以。不写下来,就记住(真正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印象是不易忘记的。记忆里保存了这种常用语言固定住的印象多了,写作时就会从笔端流出,不觉吃力。
我则有点像董日铸,以为“浓热满三字尽茶理”。《四方食事》
南味的以扬州酱菜为代表,商标为“三和”“四美”。北方酱菜偏咸,南则偏甜。中国好像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酱。萝卜瓜莴苣蒜苗甘露藕,乃至花生核桃杏仁,无不可酱。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一辈古人》
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蒲桥集》
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我以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的抒情诗。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他们做的都是小本生意,赚钱不大。因为是在客边,对人很和气,凡事忍让,所以这一带平常总是安安静静的,很少有吵嘴打架的事情发生。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人间草木》
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
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人间草木》
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岁朝清供》
我听得耳熟,他唱得悲凉。京剧伶人,身怀绝技,头顶星辰,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粉末人生,风流云散,由伶人身世,看尽世情悲欢。
好的语言,都不是起里古怪的语言,不是鲁迅所说的「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都只是平常普通的语言,只是在平常语中注入新意,写出了「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的「未经人道语」。平常而又独到的语言,来自长期的观察思索捉摸。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谁也没有创造过一句全新的语言。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我们多语言都是有来历的,都是从前人的语言里继承下来,或经过脱胎翻改。语言的后面都有文化的积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越高,他的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就会更多。毛主席写给柳亚子的诗“落花时节读华章”,“落花时节”不只是落花的时节,这是从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里化用出来的。《旧人旧事》
多少次又多少次,回忆把生活划成一个圈,而我们在原地转了无数次,无法解脱。总是希望回到最初相识的地点,如果能够再一次选择的话,以为可以爱得更单纯。爱是一种感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幸福;爱是一种体会,即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确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作者汪曾祺来源文章吧阅读载入中…
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是有道理的,语言是一种文化积淀。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
古人说诗的作用: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可以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
茶叶多是别人送的,喝完了一筒,再开一筒,喝完了碧螺春,第二天就可以喝蟹爪水仙。——《四方食事》
油条两股拆开,切成寸半长的小段。拌好肥瘦各半的猪肉馅,馅中加盐葱花姜末。用手指将油条小段的窟窿捅捅,将肉馅塞入逐段下油锅炸至油条挺硬,肉馅已熟,捞出装盘。此菜嚼之极酥脆,闻之真可声动十里人。
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
每逢春秋佳日,天气晴和,他就打开画室作画。我非常喜欢站在旁边看他画:对着宣纸端详半天,先用笔杆的一头或大拇指指甲在纸上划几道,决定布局,然后画花头枝干,布叶,勾筋。画成了,再看看,收拾一遍,题字,盖章,用摁钉钉在板壁上,再反复看看。他年轻时曾画过工笔的菊花。能辨别表现很多菊花品种。因为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在中国,习惯把九月叫做菊月,所以对菊花特别有感情。后来就放笔作写意花卉了。他的画,照我看是很有功力的。可惜局处在一个小县城里,未能浪游万里,多睹大家真迹。《一辈古人》
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
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翠湖心影》
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岁朝清供》
祖父年轻时建造的几进,是灰青色与褐色的。我自小养育于这种安定与寂寞里。报春花开放在这种背景前是好的。它不至被晒得那么多粉。固然报春花在我们那儿很少见,也许没有,不像昆明。《汪曾祺散文》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后面是有文化的。
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见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汪曾祺谈吃》
曾见一些青年同志写作,写一句,想一句。我觉得这样写出来的语言往往是松的,散的,不成“个儿”,没有咬劲。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
我们的语言都是继承了前人,在前人语言的基础上演变脱化出来的。很难找到一种语言,是前人完全没有讲过的。那样就会成为一种很奇怪的,别人无法懂得的语言。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四围山色临窗秀,一夜溪声入梦清。——《岁朝清供》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人间草木》
但是一个作家的风格总得走在时尚前面一点,他的风格才有可能转而成为时尚。追随时尚的作家,就会为时尚所抛弃。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咸菜茨菰汤》
有的小说,是写农村的。对话是农民的语言,叙述却是知识分子的语言,叙述和对话脱节。
不很饿,吃米线;倘要充腹耐饥,吃饵块或饵丝。……有一家本来是卖甜品的,忽然别出心裁,添卖牛奶饵丝和甜酒饵丝,生意颇好。……昆明甜酒味浓,甜酒饵丝香,醇,甜,糯。据本省人说:饵块以腾冲的最好。《老味道》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受戒》
下午,画马铃薯的叶子。天渐渐凉了,马铃薯陆续成熟,就开始画薯块。画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一块马铃薯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二人。
许多东西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岁朝清供》
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做菜的人一般吃菜很少。我的菜端上来之后,我只是每样尝两筷,然后就坐着抽烟喝茶喝酒。从这点说起来,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老味道》
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
“什么事都轻描淡写,毫不装腔作势。说话自然也流露出得意,可是得意中有还有一点对于自己的嘲讽。这是一点本事。可是人最好没有这点本事。他正因为有这些本事,才种种不如别人。”《大淖记事》
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汪曾祺散文》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
爱别人不如爱自己,至少自己会对自己不离不弃。别说你爱我,你的爱太沉重,我承受不起为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要死要活,你是脑残了还是不懂爱情的残忍一场英语听力下来,唯一能听懂得就是开始得那几句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北京的店铺,过去都用八个字标明其特点。有的刻在匾上,有韵用黑漆漆在店面两旁的粉墙上,都非常贴切。"尘飞白雪,品重红绫",这是点心铺。"味珍鸡蹒,香渍豚蹄",是桂香村。煤铺的门额上写着"乌金墨玉,石火光恒",很美。八面槽有一家"老娘"(接生婆的门口写的是:"轻车快马,吉祥姥姥",这是诗。《彩云聚散》
人世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有时一个人坐着,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会噗哧笑出声来。把这样的事记下来或说出来,便挺幽默。
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汪曾祺:文与画》
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们有时看一篇小说,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语言太粗糙。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
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汪曾祺语录 第3篇
)
往往有这样的说法: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
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汪曾祺散文》
我则有点像董日铸,以为“浓热满三字尽茶理”。——《四方食事》
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异地的食物,比如葵和薤,都吃一点。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
爱别人不如爱自己,至少自己会对自己不离不弃。别说你爱我,你的爱太沉重,我承受不起为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要死要活,你是脑残了还是不懂爱情的残忍一场英语听力下来,唯一能听懂得就是开始得那几句
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人间草木》
油条两股拆开,切成寸半长的小段。拌好肥瘦各半的猪肉馅,馅中加盐葱花姜末。用手指将油条小段的窟窿捅捅,将肉馅塞入逐段下油锅炸至油条挺硬,肉馅已熟,捞出装盘。此菜嚼之极酥脆,闻之真可声动十里人。
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
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岁朝清供》
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岁朝清供》
古人说诗的作用: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可以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
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汪曾祺散文》
我以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的抒情诗。
北京的店铺,过去都用八个字标明其特点。有的刻在匾上,有韵用黑漆漆在店面两旁的粉墙上,都非常贴切。"尘飞白雪,品重红绫",这是点心铺。"味珍鸡蹒,香渍豚蹄",是桂香村。煤铺的门额上写着"乌金墨玉,石火光恒",很美。八面槽有一家"老娘"(接生婆的门口写的是:"轻车快马,吉祥姥姥",这是诗。《彩云聚散》
绣球花可由人工着色。在瓶里加一点颜色,它便会吸到花瓣里。除了大红的之外,别的颜色看上去都极自然。
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人间草木》
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见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汪曾祺:文与画》
“什么事都轻描淡写,毫不装腔作势。说话自然也流露出得意,可是得意中有还有一点对于自己的嘲讽。这是一点本事。可是人最好没有这点本事。他正因为有这些本事,才种种不如别人。”《大淖记事》
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草木春秋》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
不很饿,吃米线;倘要充腹耐饥,吃饵块或饵丝。……有一家本来是卖甜品的,忽然别出心裁,添卖牛奶饵丝和甜酒饵丝,生意颇好。……昆明甜酒味浓,甜酒饵丝香,醇,甜,糯。据本省人说:饵块以腾冲的最好。《老味道》
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王二一家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经营逐渐积累起来的财富,生活上获得的改善也不过是得以尽兴听书,过年时赌个小钱。他的经历被食客张汉改头换面成了禀赋所带来的恩赐,说白了是天生的,不是人人都可得。关键的是,人们信了!尤其是两三次险些被请走的陶同事和老是犯错挨打的陈相公。他们不但羡慕王二“大小解分开”的禀赋,还试图检验自身是否也由此隐藏的天赋。听起来夸张搞笑,但也心酸,在等级分明的药房里讨生存的小人物,巴巴地指望着有一天,生活能朝好的方向发展。即使现实茫然而残酷,可挣扎仍在继续,希望之火虽小,却努力着不让它被浇灭。《受戒》
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蒲桥集》
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是有道理的,语言是一种文化积淀。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
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受戒》
下午,画马铃薯的叶子。天渐渐凉了,马铃薯陆续成熟,就开始画薯块。画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一块马铃薯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二人。
但是一个作家的风格总得走在时尚前面一点,他的风格才有可能转而成为时尚。追随时尚的作家,就会为时尚所抛弃。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我听得耳熟,他唱得悲凉。京剧伶人,身怀绝技,头顶星辰,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粉末人生,风流云散,由伶人身世,看尽世情悲欢。
作者汪曾祺来源文章吧阅读载入中…
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汪曾祺谈吃》
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确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汪曾祺语录 第4篇
北京的店铺,过去都用八个字标明其特点。有的刻在匾上,有韵用黑漆漆在店面两旁的粉墙上,都非常贴切。"尘飞白雪,品重红绫",这是点心铺。"味珍鸡蹒,香渍豚蹄",是桂香村。煤铺的门额上写着"乌金墨玉,石火光恒",很美。八面槽有一家"老娘"(接生婆的门口写的是:"轻车快马,吉祥姥姥",这是诗。《彩云聚散》
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是有道理的,语言是一种文化积淀。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
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不是技术,不是商品,不是演出,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
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们有时看一篇小说,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语言太粗糙。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
一个作家要养成一种习惯,时时观察生活,并把自己的印象用清晰的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写下来也可以。不写下来,就记住(真正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印象是不易忘记的。记忆里保存了这种常用语言固定住的印象多了,写作时就会从笔端流出,不觉吃力。
不很饿,吃米线;倘要充腹耐饥,吃饵块或饵丝。……有一家本来是卖甜品的,忽然别出心裁,添卖牛奶饵丝和甜酒饵丝,生意颇好。……昆明甜酒味浓,甜酒饵丝香,醇,甜,糯。据本省人说:饵块以腾冲的最好。《老味道》
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但是一个作家的风格总得走在时尚前面一点,他的风格才有可能转而成为时尚。追随时尚的作家,就会为时尚所抛弃。
“什么事都轻描淡写,毫不装腔作势。说话自然也流露出得意,可是得意中有还有一点对于自己的嘲讽。这是一点本事。可是人最好没有这点本事。他正因为有这些本事,才种种不如别人。”《大淖记事》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人间草木》
作者汪曾祺来源文章吧阅读载入中…
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汪曾祺谈吃》
我们的语言都是继承了前人,在前人语言的基础上演变脱化出来的。很难找到一种语言,是前人完全没有讲过的。那样就会成为一种很奇怪的,别人无法懂得的语言。
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汪曾祺散文》
语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话,而在话与话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咸菜茨菰汤》
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岁朝清供》
每逢春秋佳日,天气晴和,他就打开画室作画。我非常喜欢站在旁边看他画:对着宣纸端详半天,先用笔杆的一头或大拇指指甲在纸上划几道,决定布局,然后画花头枝干,布叶,勾筋。画成了,再看看,收拾一遍,题字,盖章,用摁钉钉在板壁上,再反复看看。他年轻时曾画过工笔的菊花。能辨别表现很多菊花品种。因为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在中国,习惯把九月叫做菊月,所以对菊花特别有感情。后来就放笔作写意花卉了。他的画,照我看是很有功力的。可惜局处在一个小县城里,未能浪游万里,多睹大家真迹。《一辈古人》
许多东西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岁朝清供》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人间草木》
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受戒》
人世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有时一个人坐着,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会噗哧笑出声来。把这样的事记下来或说出来,便挺幽默。
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
绣球花可由人工着色。在瓶里加一点颜色,它便会吸到花瓣里。除了大红的之外,别的颜色看上去都极自然。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岁朝清供》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确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岁朝清供》
南味的以扬州酱菜为代表,商标为“三和”“四美”。北方酱菜偏咸,南则偏甜。中国好像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酱。萝卜瓜莴苣蒜苗甘露藕,乃至花生核桃杏仁,无不可酱。
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汪曾祺散文》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谁也没有创造过一句全新的语言。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我们多语言都是有来历的,都是从前人的语言里继承下来,或经过脱胎翻改。语言的后面都有文化的积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越高,他的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就会更多。毛主席写给柳亚子的诗“落花时节读华章”,“落花时节”不只是落花的时节,这是从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里化用出来的。《旧人旧事》
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做菜的人一般吃菜很少。我的菜端上来之后,我只是每样尝两筷,然后就坐着抽烟喝茶喝酒。从这点说起来,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老味道》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后面是有文化的。
关于语录:汪曾祺语录就分享完了,您有什么想法可以联系小编。